91精品国产国语对白视品,国产一级aa无码大片免费,国产一区 高清无码,欧美韩日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南寧豐泉機械有限公司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正文

全球模具業十大合作商機引人矚目

編輯:南寧豐泉機械有限公司  時間:2018/09/29
1、2011年美國模具業發展步入快車道

美國模具制造商協會近日就行業運營概況對其成員進行了一項調查,調查顯示整個行業逐漸向樂觀層面發展。56%受訪者表示其運營狀況向好,上升了3%,15%的受訪者表示在過去三個月內其經營狀況頗佳,20%的受訪者表示經營狀況一般。此外,該協會還對2011年行業前景預測進行了調查,對2011年第一季度整體保持樂觀;其中預計業務有大幅增加的成員占6%,與2010年秋季統計數據持平;預測2011年第一季度業務保持平穩增長的成員從秋季調查的35%增長至42%;預測業務增長量保持不變的成員比例從44%下降到40%。預測一季度業務增長量會有所減少的成員比例從15%下降至11%;只有1%的受訪者預測業務會大幅下滑??傮w而言,受訪者都表示2011年的經營狀況得到大幅改善,比過去十年都要樂觀。

2、中德模具技術合作助力寧波模具業發展

正在由中低檔向中高檔“爬坡”的寧波模具業將得到模具發達國家德國的幫助。據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負責人羅百輝介紹,德國是世界模具強國之一,是全球最重要的模具供應國之一。德國國際企業家商會秘書長鄧宇伯了解到寧波制造業發達,民營企業眾多且機制靈活,寧波與周邊的上海、杭州、蘇州等經濟發達城市距離較近,擁有廣闊的市場和合作機會。同時,寧波模具業水平位居全國前列,而且對外尋求技術合作的愿望也很強烈。這些都為德國企業實施產業轉移提供了合作基礎。與寧波相似,德國的制造業也很發達,目前正需要轉移產業。

德國國際企業家商會隨同德國政府前來寧波考察時,推出了“中歐戰略合作伙伴行動計劃”,表達了愿意與中國企業合作的愿望。德國國際企業家商會秘書長表示,德國模具工人的年產值是30萬歐元,而中國僅為1萬歐元,差距較大,通過技術培訓和先進設備的引進,希望能夠幫助寧波模具企業提高技術水平和效率。同時,通過引進德國企業參與寧波和中國的展會,進一步使德國模具企業了解中國企業的技術狀況和市場需求,推動寧波和德國模具業開展深入合作。

德國國際企業家商會和寧波市模具企業協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將采用技術培訓、技術引進和展會合作三大途徑,實現中德模具業合作。如果合作順利,將推動寧波模具以及相關產業的升級和技術進步。根據雙方協議,寧波和德國模具業將首先在技術交流和人員培訓、先進模具制造設備和軟件的引進、展會合作等方面展開合作,德國國際企業家商會將在寧波設立專門的聯絡處協助協議的落實和開展。

3、中澳模具市場合作前景向好

近年來澳大利亞經濟發展較快,預計未來仍將保持增長勢頭。據國際模協常務秘書長羅百輝介紹,澳大利亞模具協會、阿德萊德模協、墨爾本模協都對中國模具市場和制造企業寄予很大希望,這將為中國向澳大利亞出口模具創造有利條件。

目前澳大利亞模具制造業,尤其是沖壓模具的制造能力趕不上經濟發展的需要,為此急需從國外進口沖壓模具制造技術和能力,而中國模具業在這方面恰好有較大的優勢,市場前景看好。具體分析如下:中國沖壓模具企業的技術裝備水平高于澳大利亞。目前國內四大汽車沖模企業擁有數控銑床56臺,其中大型的35臺,高速銑5臺(其中主軸轉數20000轉/分2臺)。擁有計算機工作站143臺,配備各種軟件200套,還有成型分析軟件和逆向工程軟件8套。大型坐標測量機5臺,調試壓機30臺(1600噸、1400噸、1300噸、800噸、600噸),研配壓機16臺,吊車多為30噸和15噸,這些遠遠超過澳大利亞裝備水平。

中國有完整的沖模設計制造技術人員和編程人員,有熟練的數控機床操作工人,鉗工裝配和模具調試人員。中國的勞動工資水平低于澳洲,目前已具備制造轎車沖壓模具能力,企業生產能力多在年制造200套至400套大中型沖壓模具,而且企業設備負荷不高,完全有能力為澳大利亞制造模具。

澳大利亞汽車模具設計制造所用的軟件多為ug、pro-e、catia和euclid,與中國模具企業用的軟件基本相同,可以共享,cae分析軟件和模擬成型分析軟件都有相似之處。這為我們開展中外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4、日資汽車模具落戶唐山現代裝備制造工業區

近日,日本豐和鍛工株式會社與株式會社近藤工作所在開平區合資建設年產110套模具項目通過唐山市發改委核準,成功落戶唐山現代裝備制造工業區。該項目總投資800萬人民幣,注冊資本560萬人民幣,現有400平方米車間,購置數控加工中心、數控銑床等主要設備23臺(套),年設計生產鍛造用模具100套,其他模具10套。項目建成投產后,年可實現銷售收入580萬元,利稅183.78萬元。

這是繼住友重機減速機、住友建機挖掘機、豐石鍛造、日皮膠原蛋白以及海寶樹脂工程機械動作控制箱項目以來第六個成功落戶該區的日資項目,也是該區引進的首個汽車模具制造項目。該項目的實施,主要為配件行業提供高品質鍛造用模具,同時填補了該區汽車模具產業空白,為促進該區汽車配件制造產業聚集奠定了基礎。

5、大連模具工業園30%模具進入日本歐美市場

1月6日,伊勢精密金屬大連有限公司在大連模具工業園正式投產,這也是日本伊勢鋼材株式會社在大連投資的3家企業中唯一的一家獨資企業。據介紹,伊勢精密金屬大連有限公司位于開發區41號地,總投資500萬美元,新工廠全套引入從計劃研發到品質管理,及從鑄造生產到機械加工為一體的先進生產線,生產以不銹鋼為主的精密鑄造產品,主要應用于電器產業、汽車產業以及工業和民用閥門等領域,預計初期年銷售額達1000萬美元,達產后將達2000萬美元。

大連開發區在國家發展模具工業的產業政策指導下,積極推動模具產業集群化發展,不斷提升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和零部件配套能力,產業集聚效應日漸增強。據國際模協負責人羅百輝了解,大連模具工業園模具企業目前已超過100家。這些企業不僅為大連及東北地區的家電、汽車、電子工業配套生產,更有30%的模具打入日本及歐美市場。

6、黃巖模具產業鏈延伸發力打造金字招牌

黃巖模具產業萌芽于20世紀50年代中期。1986年,機械工業部副部長楊鏗來黃考察時,譽稱黃巖為“模具之鄉”。2006年初,中國模協曹延安秘書長在“黃巖模具行業有關人士座談會”上指出,模具是供給制品產業的,可以使相關工業的效益比自身增加約一百倍,黃巖模具的發展,不光是帶動了自己塑料行業的發展,而且向全國各地方提供模具,實際上是支持了全國相關行業的發展。2006年3月18日,黃巖區政府和國家發改委、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簽訂合作協議,黃巖模具產業升級為示范基地,推動模具業開始走向高端。

隨著臺州形成“全國四大摩托車板塊之一”,“全國最大的摩托車及配件生產出口基地”,黃巖模具業達到了一個高峰。借助模具產業鏈的延伸,各上下游產業和相關輔助產業聚合在一起,進一步深化了專業分工,提高了生產效率,工業附加值得到相應提高。經過多年的發展,黃巖模具已發展成為基礎扎實、優勢明顯的支柱產業,形成了產品種類豐富、產業配套完備、技工隊伍龐大、產業鏈延伸度高等特點。其中塑模約占總量的85%,所涉及的產品領域廣、生產周期短、成本低、模具的質量和檔次高,在國內甚至國際上都有著較高的影響力。

按照黃巖區模具產業發展的5年規劃,到2015年,模具產業總產值將達到200億元;產值過億元的企業達10家以上;“黃巖模具”將成為國內大型塑料模具領域第一品牌。黃巖模具發力打造金字招牌,立足站在金字塔尖上,成為臺州制造業的“放大鏡”。

7、泉州發力機床模具集群裝備制造打造千億產業

目前,泉州裝備制造業包攬全省僅有的兩個省級重點產業基地,并初步形成工程機械、建材機械、紡織機械、制鞋機械、機床、模具以及水暖、軸承等特色子集群。

“十二五”期間,泉州力爭培育5個千億元產業集群,其中裝備制造業便是千億產業集群之一。重點突出整合做大造船、汽車、軌道交通、航空零部件、工程機械、輕紡機械等成套裝備。作為泉州裝備制造業的重頭項目,軌道客車去年完成投資9780萬元,占年度計劃投資的129.7%;2011年將力爭在5月1日前全面進入主體施工建設,力爭年底基本完成一期廠房建設、設備安裝和試生產。

8、仕泰隆電子模具產業園承接產業轉移第一波區域

淮安仕泰隆電子模具產業園位于淮安經濟開發區南馬廠大道,距離富士康、達方電子2公里,西臨汽車零部件生產基地,國家級出口加工區,北連空港產業園。緊鄰京滬高速出口和新長鐵路復線,至淮安國際機場15分鐘車程。產業園規劃建設電子模具研發大樓、模具生產區、電子產品生產區、機械加工區、生活配套區,面向全球相關品牌企業和產業鏈配套企業隆重招商。

淮安地處“長三角經濟圈”和“環渤海灣經濟圈”之間,是蘇北腹地重要中心城市,以淮安為中心,100公里半徑可輻射人口2000萬,150公里半徑可輻射人口3000萬。公路、鐵路、水路四通八達,適合于原材料和產品大進大出,能較快地向全國輻射延伸,具有廣泛的商機和極大的市場空間。淮安經濟開發區緊臨淮安市主城區東側,區位優勢十分明顯。公路方面,在淮安通過的京滬、寧淮、徐淮鹽、寧宿徐、寧連等5條高速公路有三條在區內交匯。鐵路方面,新長鐵路縱貫全境,直達北京、青島、哈爾濱、成都等大中城市。水路方面,京杭大運河等多條流域性航道穿境而過,沿運河的港口年吞吐量達1300萬噸,水路直達上海港、南京港、鎮江港、連云港港。空運方面,淮安國際機場2010年10月1號正式通航。隨著淮安機場的興建,鐵路網、高速公路網的不斷拓展,以及現有航道的升級改造,淮安的“地利”優勢,將更加凸顯。目前,長三角內的產業和資本正呈現出由南向北漸次推進的態勢,已經成為承接滬寧杭大都市圈和大經濟圈經濟輻射和產業轉移的第一波區域。

淮安的地價、勞動力價格、電價、水價以及各種費用相對較低。人才用工方面,淮安現有6所高校、19所中專學校、18所職業中學,在校學生11萬余人,年培養各類專業人才4萬多人,可提供充足的產業工人和服務業人力資源,工資只有發達地區的一半左右。水電汽方面,全市發電總量210萬千瓦,電力充裕。區內日供水能力達20萬噸,飲用水達標率為100%,市區6處熱源點每小時供應900噸蒸汽。這些都為外來客商提供了優越的發展平臺、豐富的人力資源和完全能夠滿足生產生活需要的各類要素資源。

9、百億科技資金撬動東莞制造產業升級

2005年,東莞市委市政府以超前的眼光和氣派,大手筆投入建設科技創新平臺,采取政府出資、高校技術入股的方式,共投入14.5億元建立了廣東電子工業研究院、國家散裂中子源項目暨國家實驗室等10個公共創新平臺。同時,通過采取市鎮兩級財政資助的方式,支持市內龍頭科技企業與相關院校合作,組建了太陽能技術研究院等11個行業性創新平臺。

2006年,市委市政府啟動了科技東莞工程,希望通過財政手段,激發東莞企業技術升級熱情,從而推動各項產業轉型升級。5年耕耘,“中國城市綜合創新力50強”、“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創建市”、“國家‘十城萬盞’試點城市”、“省部產學研結合示范市”和“廣東省首批科技金融試點市”等一系列榮譽花落東莞。

據悉,東莞在LED、太陽能、新材料、模具、高端電子信息、動漫等產業方面,已初步形成了產業規模大、產業集中度高、持續創新能力強、整體競爭優勢突出的產業集群。目前,東莞已形成15個專業鎮、7個市級重點扶持發展產業集群,以及3個國家特色產業基地和8個省火炬計劃特色產業基地,其中7個被認定為省級產業集群升級示范區。

東莞正加快制定、完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扶持政策,培育發展LED、電動汽車、新材料、模具、高端電子信息、太陽能光伏、生物醫藥等產業。根據東莞市委市政府的計劃,從2011年開始,“科技東莞”工程將每年投入20億元,5年內達到100億元。

10、莞韶產業園將帶動機械裝備業產值超百億

東莞(韶關)產業轉移工業園(以下簡稱“莞韶產業園”)是在整合市區范圍內工業園區資源的基礎上建設而成的,規劃有湞江片區、沐溪—陽山片區、甘棠—烏泥角片區和曲江片區四大片區。

韶關的機械裝備產業起步較早,輝煌時期全市的機床擁有量僅次于廣州和佛山,排全省第三位。經過多年的發展,韶關逐步形成了具有一定優勢的改裝汽車、汽車零部件、鑄鍛模具等為主導產品的模具及相關裝備工業骨干企業。據國際模協負責人羅百輝介紹,韶關市列入省現代產業500強項目的先進制造業有大型高端鑄鍛件(韶關)生產基地技術改造項目、高端液壓油缸制造基地技改項目、大型低水頭燈泡貫流式水輪發電機組技術開發生產項目、韶關比亞迪汽車基地建設項目、乘用車配套輪轂軸承單位研發與生產基地建設等項目,總投資達178.2億元,機械裝備專業產業匹配性強。

韶關具有較強的汽車零配件生產能力。韶關目前的汽車行業企業主要分成兩類,一類是專業生產汽車零配件的企業:韶關宏大齒輪有限公司、韶關東南軸承有限公司、韶關正星車輪有限公司,主要為一些世界知名公司如美國伊頓、迪爾等公司提供零部件;第二類是韶關新宇建設機械有限公司、廣東力士通股份有限公司、韶關起重機廠等改裝汽車企業,具備較強的生產裝配特種車能力,汽車零部件產業的集中度在不斷提高,產業鏈也在不斷擴大。

韶關機械裝備產業雄厚,是省經貿委確定的“省市共建裝備基礎零部件先進制造業基地”,其建設平臺已在莞韶產業園湞江片區實施,特色產業定位為裝備基礎零部件制造。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省委書記汪洋在韶關調研時指出,當前韶關發展正處在爬坡越坎的關鍵時期,呈現持續上升態勢。要求韶關把提高城市和產業的集聚度作為加快發展的關鍵,把培訓和配置人力資源作為縮小區域發展差距的關鍵,闖出一條符合山區實際、符合科學發展要求的新路,為山區人民謀福祉,為全省其他欠發達地區作示范。莞韶產業園是韶關實現特色產業集聚發展的重要抓手和良好載體。作為省經貿委確定的“省市共建裝備基礎零部件先進制造業基地”,韶關已將該基地的建設規劃在莞韶產業園湞江片區。為此,莞韶產業園積極以產業集聚的方式推動汽車零配件等專業產業集群的發展,力爭將園區建設成為廣東省最重要的機械裝備先進制造業基地。

2009年11月10日,韶關市人民政府與深圳市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舉行汽車項目投資協議簽字儀式,項目總投資額達到38億元。根據協議,比亞迪公司將在莞韶產業園投資建設汽車零部件的生產基地,項目全面建成后年產值將超過70億元,并把韶關作為未來重點戰略投資區域。中國鎂業集團日前也正式簽約入園,投資興辦鎂工業基地項目,總投資額將達到25億元,預計建成后將達到60億元的產值,實現年稅收3億元。

2010年,園區的各項基礎設施建設開發工作進展順利,基礎設施建設呈現新高潮,相繼啟動了湞江片區二期、陽山片區和曲江片區二期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一是加快征地拆遷進度,為項目用地提供保證,已完成2080畝土地的征地工作;二是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已全面鋪開,沐溪-陽山片區3.5公里長“三縱一橫”園區道路及土石方工程正在緊張施工;曲江片區完成園區內路網和管網建設8公里;湞江片區省道246線園區段已竣工通車,臨時供電工程方案初定,由犁市變電站拉線引入園區。截至2010年9月,園區已累計投入各類基礎設施建設資金24.08億元。

園區經濟建設已進入了經濟發展快車道,工業生產增幅加快。2010年1—9月,園區完成工業總產值60.84億元,增長37.87%,占全市的10.94%;完成工業增加值13.64億元,增長27.13%,占全市的9.37%;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1.24億元,增長98.62%,占全市的7.96%;稅收2.49億元,增長21.93%。其中園區專業產業產值為12.22億元,占園區內全部產業比重為20.02%;園區專業產業稅收達0.81億元,占園區內全部產業比重32.27%。

由于比亞迪項目和中國鎂業項目投資大、鏈條長、帶動強,將有力助推韶關裝備基礎零部件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在“十二五”期間,以這兩個項目為龍頭的機械裝備項目全部達產后,將強化莞韶產業園的發展,兩個項目之和所形成的經濟總量,遠遠超過目前園區的經濟總量,帶動機械裝備產業產值達到150億元,實現稅收10億元,進一步強化莞韶產業園成為韶關新的經濟增長極的重要地位。廣東省省長黃華華予以高度評價,并指出園區抓機械裝備是抓對了,成效顯著,大有可為。